一、個人簡介
董志強博士現任新葡的京集團350vip8888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經濟行為科學重點實驗室(省級)主任、華南市場經濟研究中心(省級文科基地)常務副主任,兼新葡的京集團350vip8888學術委員會委員,經濟與管理院學術分委員會和學位分委員會副主任。
董教授研究興趣主要在博弈論及其應用、發展經濟學、行為經濟學等領域。目前的研究關注于制度與發展,側重運用博弈論理解經濟發展中的政府和企業的策略行為、勞動力市場行為,并對它們展開計量經濟經驗研究。他的成果發表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China Economic Review等國內外重要期刊,獲得教育部和廣東省政府等省部級優秀成果獎10項。
二、教育背景
2001年9月至2003年6月 重慶大學(優秀畢業生) 碩士
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 重慶大學(優秀畢業生) 博士
三、學術經歷
2005.09- 今,新葡的京集團350vip8888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2005-2008),教授(2008- ),博導(2011- )
2010.1-2011.1, Dept. of Econ., University of Otago, visiting professor
四、主講課程及研究領域
本科生:經濟學原理;數理經濟學
碩士生:博弈論;微觀經濟學;勞動經濟學
博士生:高級微觀經濟學
五、學術兼職
(1)全國博弈論與實驗經濟學研究會副理事長,2013-
(2)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 編委,2014-
(3)“行為與實驗經濟學”經典譯叢編委,2011-
(4)廣東環境經濟與政策研究會常務理事,2011-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通訊評議專家
(6)《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等期刊審稿專家
(7)第十屆廣東省青聯委員,2012-2017
(8)第六批廣東省“千百十工程”省級人才培養對象,2010-2014
六、歷年的研究成果
(一)主持的科研項目
縱向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1473089):《中國勞動收入份額決定的微觀機制:基于轉型背景和企業要素收入分配視角的理論和實證研究》,2015.1-2018.12
(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07CJL019):《桑塔費(Santa Fe)學派經濟思想研究》,2008.1-2013.05
(3)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14YJA790008):《稟賦效應的演化基礎及其對社會秩序的作用》,2015.1-2017.12,
(4)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中國人口老齡化對收入分配的影響研究》,2014.1-2016.12
(5)廣東省委宣傳部打造“理論粵軍”重點課題(WT1410):《廣東經濟發展面臨的人力資源挑戰與對策研究》,2014.9-2016.9
(6)廣東省委宣傳部“黨的十八大精神與廣東實踐”重大招標課題(2013SBDZB02):《廣東建設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2013.06-2014.06
(7)廣東省高校學科建設創新團隊重大項目:《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與經濟治理的機制研究》,2009.3-2013.05
橫向項目
(1)廣東社會科學聯合會委托項目:《龍門農民畫產業發展規劃研究》,2015.05-2015.10
(2)佛山市發展改革局委托研究項目:《佛山市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評估研究》,2014.9-2015.3
(3)疏附廣州新城、國家開發銀行廣東分行委托研究項目:《喀什及周邊地區商貿流通發展規劃研究》,2012.3-2012.10
(4)廣東省發改委招標課題:《廣東省“十二五規劃”實施中期評估研究》,2013.07-2014.07
(5)順德發展改革和統計局委托研究項目:《順德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規劃研究》,2011.10-2012.03
(6)潮州市政府、國家開發銀行廣東分行委托研究項目:《潮州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計劃綱要》,2009.12-2010.12
(7)梅州市政府、國家開發銀行廣東分行委托研究項目:《梅州市畬江新城(園)區產業構造及相關問題研究》,2009.01-2009.06
(8)佛山市委政研室委托研究項目:《佛山市發展環保產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2008.6-2008.12
(二)部分論文
(1)The alloc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efforts in a rent-seeking society: evidence from China (with Xiahai Wei & Yongjing Zhang),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15, forthcoming. doi:10.1016/j.jce.2015.02.004
(2)Social insura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role of Communist Party in private firms (With Zijun Luo & Xiahai Wei),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5, forthcoming. doi:10.1016/j.chieco.2015.09.009
(3)2015,工會改善了企業雇傭期限結構嗎?來自全國民營企業抽樣調查數據的經驗證據(with 魏下海、金釗),《管理世界》(05)。
(4)2015,腐敗與企業生命力: 尋租和抽租影響開工率的經驗研究(with魏下海、金釗),《世界經濟》 (01)。
(5)2013,工會是否改善勞動收入份額?——理論分析與來自中國民營企業的經驗證據(with魏下海、黃玖立),《經濟研究》(08)。人大復印《工會工作》2013年11期全文轉載。
(6)2013,政治關系、制度環境與勞動收入份額——基于全國民營企業調查數據的實證研究(with魏下海、劉愿),《管理世界》(05)。
(7)2012,制度軟環境與經濟發展:基于30個大城市營商環境的經驗研究(with魏下海、湯燦晴),《管理世界》(04)。
(8)2011,我們為何偏好公平:一個演化視角的解釋,《經濟研究》(08);人大復印《理論經濟學》2011年11期全文轉載;《中國經濟學2011》收錄。
(9)2011,應計項目盈余管理還是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基于我國2007年所得稅改革背景的研究(with李增福、連玉君),《管理世界》(08)
(10)2010,收入波動與基尼系數:對收入不平等的一個討論(with 湯燦晴),《統計研究》(09)
(11)2008,制度及其演化的一般理論,《管理世界》(05);人大復印資料《理論經濟學》2008(08)全文轉載。
(12)2006,掏空、合謀與獨立董事報酬(with蒲勇健),《世界經濟》(06)
(三)著作
(1)《現代勞動經濟學》,科學出版社,2016
(2)《議價與市場——弗農.史密斯實驗經濟學論文集》(與阮傲、趙俊合譯),格致出版社,2016
(3)《簡明博弈論》(與李偉成合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4)《乳源模式:后發民族地區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成功之路》(與彭璧玉、曹宗平等合著),民族出版社,2012
(5)《理性的邊界:博弈論與行為科學的統一》(H. Gintis原著),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格致出版社,2011
(6)《經濟思維:以理性融入社會》,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7)《我不要當負翁:教你如何經濟思維》(《經濟思維》繁體版),[中國臺灣]深思文化有限公司,2010
(8)《合謀與公司治理:公司治理中一個政治經濟問題的理論考察》,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9)《經濟決策的概率模型》(R. Myerson原著,與湯燦晴合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10)《策略的藝術》(出版名《妙趣橫生博弈論》,A.K.Dixit & B. Nalebuff原著,與王爾山、李文霞合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11)《策略博弈》(A.K.Dixit & S. Skeath原著,與蒲勇健等合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12)《殘疾人力資源開發:一般理論以及基于重慶的實際研究》(與熊斌合著),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獲國家人事部“全國人事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13)《無知的博弈:有限信息下的生存智慧》,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14)《身邊的博弈》(第二版),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15)《大師不在的圣經:舉棋篤定的博弈智慧》(《身邊的博弈》繁體版),[中國臺灣]御書房出版有限公司,2008
(16)《身邊的博弈》(第一版),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獲得國家教育部“全國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社會科學獎)”普及獎;入選“廣東百種優秀社科理論普及讀物”
(17)《3P:人力資源的關鍵》(與黃晉東合著),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
(18)《人員管理的經濟方法》,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
(19)《人員管理的創新實踐》,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
(四)其他出版物
七、歷年的獲獎情況
(1)《我們為何偏好公平:一個演化視角的解釋》,(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2015年12月,獨立獲獎
(2)《制度及其演化的一般理論》,(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2013年4月,獨立獲獎
(3)《身邊的博弈》,(教育部)第五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普及獎,2009年9月,獨立獲獎
(4)《我們為何偏好公平:一個演化視角的解釋》,(廣東省政府)廣東省2010-2011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13年6月,獨立獲獎
(5)《制度及其演化的一般理論》,(廣東省政府)廣東省2008-2009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1年7月,獨立獲獎
(6)《殘疾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原國家人事部)“第二屆全國人事科研成果一等獎”,1999年12月,排名第二
(7)工會是否改善勞動收入份額?——理論分析與來自中國民營企業的經驗證據,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2015年12月,排名第二
(8)《人口年齡分布與中國居民勞動收入變動研究》,(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第六屆中國人口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14年9月,排名第二
(9)《應計項目盈余管理還是真實活動盈余管理——基于我國2007年所得稅改革的研究》,(廣東省政府)廣東省2010-2011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3年6月,排名第二
(10)《乳源模式——后發民族地區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成功之路》,(廣東省政府)廣東省2010-2011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13年6月,排名第四
其他獎勵
(1)《Social Insura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Role of Party Organization in Private Firms》, 中國勞動學會勞動科學教育分會)“2015年年會優秀論文”,2015年11月,排名第一
(2)《Optimal Risk Manipulation in Asymmetric Tournament》,第13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優秀論文獎,2013年11月,獨立獲獎
(3)《制度軟環境與經濟發展:基于30個大城市的經驗研究》,第11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優秀論文獎,2011年11月,排名第一
(4)《政治關聯、制度環境與勞動收入份額》,(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社會科學聯合會)“2012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中國勞動學會勞動科學教育分會)“2012年年會優秀論文”,排名第二
(5)《地級市官員交流與地方經濟發展—基于廣東省(1988-2009)的經驗研究》,(廣東經濟學會)“2012年優秀論文獎”,排名第一
(6)《創業與失業:難民效應與企業家效應的實證檢驗》(載于《經濟評論》2012年第2期)第十四屆湖北省社科期刊優秀文章(2011-2012年度)一等獎,排名第一
(7)《創業與失業:基于廣東省的實證研究》,(廣東經濟學會)“2011年優秀理論成果評選優秀論文獎”;(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社會科學聯合會)“2011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排名第一
(8)《行為勞動經濟學:行為經濟學對勞動經濟學的貢獻》,中國勞動學會勞動科學教育分會)“2009年年會優秀論文”,2009年10月,排名第一
(9)《對全球公司治理模式的一個經濟解釋》,第8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優秀論文獎,2008年11月,獨立獲獎
(10)《扶弱抑強:組織中的資源配置歧視》,第7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優秀論文獎,2007年10月,獨立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