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能讓環境更美的企業家
——記新葡的京集團350vip8888經濟與管理學院1990屆校友朱英杰
【人物名片】
朱英杰,男,廣東臺山人,我院經濟管理專業1990屆本科畢業生,目前擔任江門市崖門新財富環保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中國表面工程協會電鍍分會副理事長。廣東省第九屆和第十屆青年聯合會常委、江門市青年企業家聯合會副會長。廣東省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廣東省環境保護基金會榮譽副理事長、廣東省低碳產業技術協會副理事長。所在公司成立于2008年,注冊資金5億多元,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專業電鍍園區開發企業之一。
【小小的心有大大的夢想】
1990年6月,朱英杰從新葡的京集團350vip8888經濟管理專業畢業。和大多數60后、70后一樣,在畢業的十字路口,他也曾迷惘,也曾困惑。經過1978年我國全面改革開放浪潮的沖擊,在逐漸失去了畢業分配、終身“鐵飯碗”的依托保護之后,未來的事業將起步于何處、人生目標、職業規劃等也曾讓朱英杰一度躊躇不前。經過激烈的內心掙扎,他最終還是決定了走一條當時看來匪夷所思的路——投身于環保事業。90年代初期,環保問題在大力經濟發展的口號掩蓋下,并不能引起社會公眾足夠大的重視。花大力氣提高GDP背后的工業污染問題、城市居住環境矛盾等所面臨的境地也還不像如今這么嚴峻。很多人勸朱英杰轉行去與其所學專業相關的金融、銀行等領域就業,認為他這樣堅持不過是毫無意義的浪費時間,也白白枉費了一身所學。他卻不為所動,仍繼續走自己的路。大家都不能理解他這種執著,他卻這樣解釋,作為一個臺山人,臺山素有“中國第一僑鄉”、“內外兩個臺山”之稱,僑居的理由千千萬,但我不想以后我的孩子會因為環境問題而背井離鄉移居海外,沒有根的浮萍是悲哀的,而更悲哀的是,明明有根卻因環境問題再也回不去,我想讓我的孩子也能看到和我小時候看到的一樣的藍天、一樣的白云、一樣的鳥語花香。
【產業發展與環保要雙贏】
2008年,江門市崖門新財富環保有限公司成立,朱英杰出任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公司主要從事電鍍環保業務,建設綜合的電鍍園區,但業內的環保企業發展也沒有相關的發展樣板可供參考,一切都只能自己摸索發展。雖然國內早在十幾年前就有了專業的電鍍工業園區開發建設的理念和思路,但因為當時的政策、技術成本等條件都不成熟,所以一直都不能實施。專業的環保電鍍園區真正發展起來,卻是近幾年的事。環保工業園區是近年來國家政策大力倡導和支持的項目,但對于園區怎樣開發建設、怎樣成功經營,各地、各投資方卻處于探索階段。朱英杰所在公司的電鍍園區在近幾年的籌備和建設過程中,到全國各環保工業園區進行了考察和調研,借鑒了同行的經驗,可以說是摸著石頭過河;但在某些方面,連石頭都摸不到。即便如此困難,他們也沒有放棄過環保而僅僅發展產業,擴大經營。一個名符其實的專業電鍍園區,必然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資金、技術、經營管理、物業管理、服務、原材料供應,甚至供氣、供熱等方方面面。在這錯綜復雜的系統工程里,要達到一個產業與環保的平衡與發展,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因此,朱英杰和公司的同事們在開發崖門基地的過程中,邀請了諸如用友軟件、華測檢測、華潤燃氣、大昌物流、新大禹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深圳科技園物業管理公司等在各自領域都屬于國內高端的合作伙伴,共同對基地進行運營。可見,產業發展與環保的雙贏,其背后的付出要多大。
問及為何要堅持產業發展與環保雙贏時,朱英杰表示,產業發展很容易,但產業發展要與環保相結合卻很難。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會堅持下去的,因為我們是在做一項利國利民、利及子孫后代的千秋偉業。只有把產業發展與環保結合起來,才能實現自身更好更快更大的發展,最終實現全面遏制中國的重金屬污染,在電鍍業為社會創造經濟財富的同時,也為人民營造一片天藍水清的優美生活環境!
【對年輕一代的啟示】
在如今物欲橫流的社會里,想要保持清醒并且堅持自我很難,隨波逐流固然可以走得更容易,但卻不一定可以走得更遠。在考慮自我的物質與精神需求之外,作為高速發展的社會中的年輕一代,我們更需要考慮的,是物質之外的、可以為社會真正做點什么的、有意義的東西。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生與死只是一個過程,而在這生與死之外,文明的火炬能不能從我們手中順利地交接到我們的下一代、再下一代,甚至千秋萬代,這是一個很耐人尋味的問題。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思考方式、顧慮層面都不一樣,但在這千千萬萬的差異中,只要我們都能有為他人、為社會、為文明發展的熱枕的心,我們才會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撰稿:劉芝秀 審稿:張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