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王忠,男,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博士, 廈門大學博士后,現為經濟管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系教授、碩士生導師。
記者:我們了解到您本科專業是鋼鐵冶金,那是什么原因讓您轉向經濟管理方面呢?
王忠:我的本科專業是鋼鐵冶金,本科畢業后先后在廣州市冶金總公司和廣鋼集團做技術和管理工作。九十年代國企改革,國有企業減員增效,我看到國企經營存在的弊端和鋼鐵行業發展前途不明,經過反復考慮,最終決定離開并轉換專業。
記者:其實跨行業在當時來說也是一個冒險的嘗試吧?
王忠:當時是很冒險的,因為我本科在這個專業學習四年,然后又在鋼鐵企業工作了九年,在這個行業從學習到工作總共十三年,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把這些都放棄,投入到未知的未來,當時是非常舍不得的,也是很冒險的。從個人性格來看,我更喜歡讀書,做教學和研究之類的,所以后來就轉到了經濟管理專業,來華師做老師。
記者:據我們了解,您是這次啟航杯的主講老師,您覺得啟航杯這個比賽怎么樣,從它的專業性來講?
王忠:啟航杯是學院舉辦的一個非常不錯比賽。通過這個比賽,把同學們所學的知識串起來,而且懂得了如何應用知識,知道以后該怎么進一步的學習,我覺得這個是對同學們有幫助的。但是,僅僅通過一個比賽就想讓同學們的科研研究水平提高也不太現實,比賽的目的更多的是想引起同學們的研究興趣,然后大家會更愿意去學習,提高自己的學術素養。
記者:做調研對很多同學來說都是第一次,也有很多新的概念,那在您看來,怎樣的一個調研作品是一個優秀的作品,有沒有什么建議?
王忠:學生要想做好一個調研,基本上應該從三個方面來講:首先,選題很重要。您怎么去選題,這個對您以后的研究,還有對您整個人生前途的把握還是很有幫助的,因為您要選一個方向,未來您要投入很多精力時間,那么您選的這個方向要有現實意義,而且是您能完成的;其次,專業知識和研究方法。我們的同學在調研過程中都會發現自身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專業知識不足、研究方法欠缺等等,這就需要完善、補充相關知識、掌握研究方法,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第三,調研結果是對這個社會有用處的。啟航杯調研比賽的目的是調動同學們參與調研的積極性、鞏固所學專業知識以及掌握相關研究方法,如果能達到這三點要求的話,調研比賽就達到了目的。
記者:剛剛有提到那個選課的問題,讓我想到現在出現了一個怪圈,就是很多人都覺得科研選題,所選擇的題目越偏門越容易得獎,您怎么看待這個現象?
王忠:選題是要注重與眾不同的切入點,但是選題一定要有意義,不是偏、冷就可以的了。同學們在選題的時候,應該選擇身邊現實的、有意義的小問題,在切入角度、研究方法方面做文章,而不要去做大而不當、過分偏冷的題目,這些即使做出來也沒有什么意義。
記者:我們了解到您自己也做了很多的研究,比如家庭遷移,留守兒童的研究,請問是什么讓您對這個方面的研究產生興趣?在您的研究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么影響深刻的事?
王忠:留守兒童課題是早期我跟社科院的一個同學一起做的,選這個課題是因為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市中來,他們的孩子很多留在農村,沒有父母在身邊,這些孩子在教育和個人成長方面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解決數量龐大的留守兒童問題,有助于社會和諧與經濟快速發展。每一次研究都是一個獨特的經歷,做研究首先不要有一個預先設定的結論,經過科學客觀的研究之后,得到的結論也許跟原先設想的不一樣,也是很有意義的。
記者:現在我們很多學生想出去實習,為就業提前做準備,那么在您看來,對大學生來說是學習成績重要,還是社會實踐能力重要?
王忠:在做選擇的時候,不能說兩條路我都兼顧,那肯定是不行的。首先,既然在學校,學習就是第一位的,在校期間同學們還是應該把精力放在學習上,畢業后有的是時間工作。學習可以不局限于書本上或者課堂上老師教的,應該考慮自己的興趣和未來的發展方向需要什么知識技能,然后在這個方向上努力;其次,我更加傾向于同學們參加學校或者學院的學生會、社團的活動,搞好與老師和同學之間的關系。
(撰稿人:吳思雨 林子琛 審稿人:張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