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制度與經濟發展”學術研討會順利舉行
市場與制度是影響經濟發展的關鍵變量。為了促進經濟學同仁的學術交流與思想碰撞,探討經濟發展過程中市場經濟與制度的作用,新葡的京集團350vip8888經濟與管理學院、華南市場經濟研究中心于2024年11月23日成功舉行第一屆“市場、制度與經濟發展”學術研討會。本次會議邀請來自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暨南大學、河南大學及新葡的京集團350vip8888的20多個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會。
在劉愿教授主持“技術與教育”環節,上海財經大學陳媛媛教授分享了洋務企業設立對近代中國工程技術人才發展的影響,北京大學郝煜長聘副教授探討了電報開通及現代報紙媒體的引進對清末政府賑災報災的激勵,廈門大學林友宏副教授分析了計劃經濟時期中國矮桿水稻作物推廣的省界分割效應,暨南大學助理教授馬寧寧考察了民國時期中等師范教育的推廣對中共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影響。在劉叢副教授主持“災荒與金融”環節,北京大學趙留彥長聘教授從國民政府政策不確定角度解釋了白銀外流及法幣改革的原因,武漢大學彭凱翔教授分析了1930年代江淮水災背景下的農村借貸市場,復旦大學李丹教授比較了中美兩國投資者對股票回報率的敏感性,武漢大學何石軍副教授報告了清朝文字獄對中國現代商業銀行興起的作用。
在石爽助理教授主持午餐會,清華大學徐志浩助理教授以民國時期的糧價高頻數據分析了在高通脹時期人們對通脹的注意力如何熨平物價的波動,河南大學董保民教授利用最新考古數據介紹了西周官僚制度的起源。在陳婷副教授主持“地理與發展”環節,香港中文大學白營教授分析了政治中心變遷導致的運河如何塑造中國千年的經濟地理,南開大學孫程九助理教授研究了千年氣候波動對當代經濟發展的作用,廈門大學李嘉楠副教授分析了“九?一八”事件后中國商民抵制日貨的表現及其動機。暨南大學謝斌副教授利用涉僑族譜數據分享了近代中國海外移民的特征事實。在趙一泠助理教授主持“政治與發展”環節,香港大學馬馳騁副教授分析了清末教案發生的地理分布及其對經濟發展的長期影響,北京大學管漢暉長聘副教授報告了中國人均GDP區域差異及其千年演化,廈門大學梁若冰教授匯報了國民政府的政治統一對市場整合的作用,新葡的京集團350vip8888劉愿教授利用微觀個體數據考察了政治沖突的長期健康效應。
在研討會期間,各位嘉賓圍繞市場和制度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研討,迸發出激烈的思想火花。本次研討會為學者們提供了一個高水平的學術交流與成果展示的平臺。
與會專家合影
撰稿:李夢青
初審:黎敏妮
復審:劉愿
終審:彭連清、董志強